今年,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、进街区、进商圈的“三进”活动,着力发挥体育赛事综合效益,促进体育与商务、文旅深度融合,释放消费潜力。
体育赛事“三进”,引流作用凸显。品牌赛事可以增加景区街区商圈曝光度,为其吸引潜在消费者,从而将“赛事流量”变成“消费增量”。
以天津第六届活力河西·哪吒文化体育嘉年华为例,八项体育赛事吸引超6000人参加,10项文娱活动吸引近4万人参与。活动举办期间,天津万象城商圈零售额达2.5亿元,同比增长9.3%;客流量达到114万人次,同比增长14.8%。
“赛事+”魅力何在?“赛事+文旅”“赛事+商圈”模式带给消费者音乐、美食、文化展览等多元化体验;赛事与商圈互动提升了消费者参与感和体验感,增强了消费意愿;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。
在四川宜宾高县,一场球赛“燃动”一座城。9天时间46场篮球比赛,吸引3万余人次观赛。场内,呐喊声和欢呼声不断;场外,各大酒店爆满,餐饮、购物、娱乐、旅游等消费快速增长。完备的商圈设施促进赛事与消费跨界融合,实现了一站式体验服务,满足了消费者多重需求,这些都是“赛事+”的魅力。
如何将“赛事+”潜力变成消费增长活力?关键是赛事引流、消费提质,以消费者参与度、满意度为切入点,提升经济效益和赛事品牌价值。
以文化纽带促进赛事商圈融合。“赛事+”实现商圈与品牌赛事融合,要以体育文化为基础,发挥赛事品牌效应,为商圈增加客流量;同期商圈要与赛事联动,推出各类促销优惠活动,拓展消费空间。日前,上海市虹口区“国球进商圈”乒乓球精英赛吸引36支队伍200余名运动员参与,带动商业综合体瑞虹天地客流量增长12%,营业额提升7%。
消费提质需要双向奔赴、激发活力。消费提质的关键是要注重服务质量和消费者体验。马拉松、自行车等赛事活动落地景区商圈,能促进配套设施升级,提升服务水平,但要提升消费体验,还需考虑举办各类相关活动,增加互动体验,如趣味比赛、体育社交活动、体育知识科普等。
营造氛围,打造可持续消费热点。品牌赛事进商圈景区增加了流量,也对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。政府部门要完善配套服务,如延长公共交通服务时间,出台商圈景区鼓励措施,出台消费纠纷快速解决机制等。另外,品牌赛事要具有多样性,不能“千赛一面”。主办方应根据不同商圈的不同特点,规划打造不同的品牌赛事,实现“百花齐放”,打造可持续消费热点。
目前,赛事“三进”正在全国快速推广。需要注意的是,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赛事更符合消费者口味平台配资股票中心,更容易形成消费热点。主办方可多听取群众意见,这样才能找准赛事促消费的切入点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商瑞)